游戏观察 游戏产业媒体
手机端下载
当前位置:游戏观察 > 新闻 > 思想观点 > 正文

梁宁:在腾讯的三堂产品课

2015-02-11 10:21 来源:游戏日报

  梁宁:在腾讯的三堂产品课

  第一课:菜鸟产品经理还是有专业度的产品经理

  腾讯善于做产品,世人皆知。但其实在腾讯内部,很少提“产品”和“功能”。

  腾讯谈的是“服务”和“特性”。

  腾讯内部永远不谈,我要做一个产品,它要包括哪些功能。

  腾讯谈的是,我要提供一个服务,这个服务有哪些特性,它的整体服务流程是怎样的,它的整体服务成本是多少。

  好吧,以一台ATM机为例。

  第一个问题:ATM机提供什么服务?

  ATM机的核心服务:取现金。

  第二个问题:一台ATM机的设计,有哪些特性?

  在这个问题上,大面积的菜鸟产品经理,顿时显出原形。

  菜鸟产品经理会用一副深刻观察与思考之后的专业态度来回答:ATM机的前端界面,是公司形象,还是操作提醒;从第一次操作,到拿到钞票,需要几步达成;提醒放在哪个环节出现,声音提醒还是字幕提醒;先取卡,还是先取钞……

  这些特性,叫显性特性。

  ATM机,还有关键特性。是隐形特性。

  比如,一台ATM机里要放20万现金。也就是说,如果一个银行提供100台ATM机,那么他要把2000万现金放在外面。所以,看似ATM机分流了银行的营业压力,提升了品牌曝光,同时也分流了公司的核心资源。

  因此,如何统计数据同步数据,支持决策,让ATM机发挥战略价值,同时不让资金过多闲置,是一台ATM机设计的隐形特性。也是核心服务。

  第三个问题:一台ATM机,服务的全流程是什么?

  作为一个用户体会到的一台ATM机的服务是,查卡,输密码,输金额,取钞,打印凭条,退卡。如果有问题,拨打服务热线。

  作为一个ATM机的服务提供者,为了让用户持续稳定的获得上述简单的服务,日常操作性的服务流程包括:

  现金管理:保证ATM机里随时有钱。包括了数据、现金出库、运送等复杂流程。

  硬件管理:电源工作正常,打印机工作正常,打印机的纸、油墨耗材正常…

  客服管理:遇到客户问题或者投诉的处理全流程。

  这时,回到更重要的问题:战略问题。

  银行为什么要提供ATM机的服务?

  第一是为了分流营业网点的取现压力。第二是更多的品牌曝光机会。

  因此,每一台ATM机,对银行这个服务提供者来说,必须具备战略价值。

  这就是数据统计的运营意义,不单纯是让管理运营的人知道,某台机器没钱了,再不补现金进去,客户要投诉了。还要按照数据了解,这个服务点的设置,是否有足够的客流,是否达到战略要求。该增加服务,还是裁撤这个网点。

  因此,我们觉得象空气一样简单流畅的ATM机,正常运转的背后,有7个以上岗位,在保证它的持续稳定服务。

  如果以每次取款2元收入计,一台ATM机的总体成本回收期大约是10年。

  所以,以下特征的菜鸟,就别认为自己可以创业,然后陷入无限妄境了,让信任你的人,跟随你的人受苦了。

  过分强调显性特性的,菜鸟之中的最初级。过去,我最怕的就是听谁说,我们要改版了,新版哪天……显性特性很重要,但是显性特性救不了你。把核心资源与时间,放在一次次优化显性特性上,基本上是互联网初级从业者的狂热症。

  不能由衷有兴趣有热情地研究用户的,是没机会长大的菜鸟。

  我觉得腾讯内部以“服务”来定位自己做的每件事,真的高明!

  产品经理,往往觉得自己是乔布斯传人,大神的子孙。会以自己为中心,以自己的认知和感受来设计一个产品该是什么样子。

  而腾讯,只谈服务。

  服务是以服务对象的需求和满意度为中心,定义所做的一切。

  放下自己,研究服务对象。

  马化腾说产品经理每个月必须做10个用户调查,关注100个用户博客,收集反馈1000个用户体验。

  这是蹲马步一样的,腾讯产品经理基本功。日复一日,三年有功夫长在身上。

  马化腾说,产品经理不能为了自尊心而战。

  和产品菜鸟聊,他们会说“我认为”“我觉得”,用一个华丽的知识体系支撑他们日复一日闭门造车。

  而腾讯系的所有产品经理的描述,基本全部是“用户的使用视角是这样的”“用户的使用场景是这样的”“这个时候,用户的痛点是”。

  对整体服务流程没概念的,还是窝里的小菜鸟。

  菜鸟级的产品经理,往往认为自己做一个东东,丢到互联网上,奇迹就会发生。所以,他对一个产品的终极设想,是版本开发完毕后上线的一瞬间。就如同天真的小白少女,对爱情的终极设想就是穿上婚纱走向王子。

  而经过腾讯的系统训练的产品经理,非常清楚,第一个版本丢到互联网上,只是未来无尽服务,无尽优化的一个开始。

  接着无止尽的:

  数据反馈,优化特性,优化服务;

  数据反馈,优化特性,优化服务;

  数据反馈,优化特性,优化服务;

  ……

  优过所有的对手。

  打死所有的对手。

  所以,创业者要自问再自问。

  我提供的到底是什么服务?这个服务是强需求,还是弱需求?

  我有能力控制完整的服务流程,并保证输出品质吗?

  我拥有提供这个服务的核心能力,并不断提升核心能力吗?

  完整的服务流程清晰后,才能知道,这个团队的核心能力是完备的,还是有缺失?还是有重要缺失?

  一堆创业者的核心能力,就是把网站搭起来为止。

  ATM机提供服务的核心能力是钱。持续有现钞,才能维持基本面。

  而那些只是搭个网站界面的创业团队,是就做了个ATM机的空壳子,就认为自己提供ATM机服务了。

  如何持续稳定地,不断优化地,符合用户预期地,让用户从这里获得他要的服务?他说这是第二步。

  他说,我先融资,拿到钱,再考虑后面的问题。

  面对这样天真的创业者,我默默想:

  您这是过着二次童年,憧憬一个童话。

  可是,这里是互联网的成熟时代,是成熟的猎人的厮杀。

  又:

  1)这是在腾讯上的关于产品的第一堂课。当时很震撼,瞬间明白了自己当年错在哪里。3年后写出来,自己看了一边,写的很干巴。。。。希望对产品有兴趣的朋友有帮助。。。后面,腾讯还有很多深刻和深入地对产品制作的研究。这篇是入门科普的概念。

  2)前段,认识了一直想认识的侯小强。他提了几次“系统的训练”的重要性。我也发现,遇到的很多创业者,如果在腾讯公司,也许达不到二级员工的水平。腾讯的系统训练还是很厉害。

  第二课:改变大河的流向

  《昆仑》里,梁萧问阿拉伯数学家,为什么要研究数学。

  数学家回答:为了改变大河的流向,建造不朽的房屋。

  腾讯推出的每一个产品,都是为了改变一条大河的流向。

  QQ是一条大河,微信是一条大河,百度是一条大河,百度贴吧也是一条大河……大河所过,形成自己的生态,巩固自己的水土。

  大河之间,小河水也欢快地流淌。

  看新闻、看菜谱、听音乐、看视频、订机票、买螃蟹、聊八卦、找掐架……互联网上江河纵横,6亿网民各得其所,形成了互联网的滚滚流量。

  互联网创业,就是挖条自己的沟,抢夺别的江河的流量,形成自己的河流与生态。

  好吧,第二堂课来了,如何让大河转向?

  腾讯是如何运营流量的。

  我刚加入腾讯的时候,首先回答,三个用户:名字是大明、笨笨和小闲。

  谁用你的网站?你做了什么事,让他特别喜欢你?瞬间扎进来。

  大明的特征是有清晰的需求。我要和女朋友圣诞节去巴厘岛度假。这时,他要的东西是“价格”或者“硬货”。网站UI/UE做的再好,产品价格不好,大明一样会离开你。他来查摄影攻略,你的攻略里没有摄影的专业内容,他不买账。

  笨笨的特征是,有大概的需求,但还没有那么明确。比如,他说我要和女朋友圣诞节出去玩下,但是去巴厘岛还是三亚,还是丽江,还是北京周边滑个雪没想好。他需要的是“比较”,如果他却确定了目的地,笨笨就变成了大明。

  小闲的特征是,没有消费需求,她就是来打发时间的。小闲没有旅游计划,但是对旅游感兴趣,所以,她喜欢的是漂亮的图片,有趣的故事和细节。她需要的是“调性”&“话题”。在(这里要注意,如果只有一堆从各处扒来的貌似主题匹配的内容,而没有调性,小闲都不来。小闲说不出所以然,但有调性还是没调性,他们看一眼就明白。)

  这样的角色描述,在腾讯叫用户视角和用户场景。完整地说,叫基于用户视角的用户场景运营。

  一股水流过来,它是流入你挖的河道,还是继续在它原有的河道奔流,在于那一瞬间,你提供的用户视角和用户场景对不对。

  不同用户视角,打开同一个网站或者APP,体验完全不同。

  小闲不会喜欢“去哪儿”网,因为去哪儿的页面实在太乱糟糟了,而社区准备的结构化的内容,读起来也不放松(我是小闲啊,我是为了放松来的)。

  而大明不会有耐心尝试马蜂窝的酒店预定。因为他知道他着急要搞定的东西,有网站专业在干。

  女生买机票的时候,是的大明。而买衣服时多半是笨笨。

  大明用搜索,高效直达目标。而女生买衣服,则是要看看看看看看看。。。翻翻翻翻翻。。然后又稀里糊涂地顺手买了本来没计划的发卡和袜子。美丽说就是这样崛起的。

  前两天一个帅哥,做了个手机游戏攻略APP给我看。攻略做得很硬,DOTA的每个角色,都有角色对应的完整攻略。但是我是小闲,进化也只能进化成笨笨。所以,一打开他的APP,没有我看的懂东西,只好冲人家尴尬地笑笑,然后关了APP。我和帅哥关系不错,但没法是他用户。

  一瞬间,用户流入你的河道,还是掉头而去,是10秒。腾讯的要求是10秒。

  一个用户,TA可能是大明、笨笨或者小闲。TA只需10秒,就能判断,这个页面上的东东,是不是TA要的。然后选择,再点一下,还是关闭离开。

  打开下一个页面,又是一个10秒。继续选择:留下?还是离开。

  10到30秒。最多6个10秒,也就是1分钟。

  产品的存亡时刻,就是这么电光火石,如高手过招。

  菜鸟产品经理,总是低估他的用户。用户不骂你,他只是不用你。

  菜鸟产品经理会把一个运营了几天的产品,运营数字不好看,归结为推广力度不够,希望公司给更多资源,更多推广。

  不不,互联网产品是可能成为大江大河,还是快速干涸,不在于是否100万人知道它。而在于是否有1000个用户,特别特别喜欢你。

  当你做产品时,你想到的只是一个“用户”这样模糊的概念,这个产品99%已经死了。

  大明、笨笨还是小闲,也只是最最初级和粗浅的用户画像。

  当年腾讯电商为了精细化运营,将用户根据年龄、性别、地域等划分为112种角色,抽出其中的28种用户角色,进行集中产品集中推广运营。腾讯电商有10亿美金,8000员工,腾讯流量,也没能力面对所有用户。

  基于精细化运营,腾讯电商连续3年增长超过60%,并且费用率低于京东。(顺路吐槽,腾讯电商的强攻,腾讯的以战求和,腾讯电商的战略价值和高速成长经验,还是很可称道的商战经典。。free哥写点东东嘛~)

  即使不搞腾讯电商那么精细化的用户画像,只是分分男女,场景也完全不同啊。

  比如,玩微信的是小闲。而玩陌陌的呢?哈,肯定大明啊。

  所以玩微信的都刷朋友圈,而玩陌陌的大量搜索。

  米聊呢?为何要提米聊?

  为了打消大家对强势渠道的盲目恐惧。

  今年小米手机卖了6000万支,每支都安装了米聊,米聊用户应该大于陌陌才对吧。

  我装了米聊,认真地维护了全部信息。用了本人名字:梁宁。女生。还上传了本人照片。

  然后我每次打开米聊,给我推荐的100%的用户全是噘嘴挺胸的小美女……

  起码可以判断,米聊没有基于用户画像,运营用户场景。

  所有的滔滔江河:QQ、微信、百度、贴吧、京东、美团……都是从一个小小的源头开始,从运营好一个用户画像的一个场景开始。

  所以,如果你运营好一个用户的一个强场景。其实不需要怕所谓的腾讯、百度打你。你是他们要的合作伙伴。

  如果你抱着个模糊的用户概念,垂涎腾讯的6亿用户。

  那你就自己慢慢干涸吧,轮不到企鹅打你。

  第三课 爆品的秘密

  雷军的风口飞猪论,伴随着小米的现象级成功,已经深入创业者之心。以至于,不少创业者都在极力说明,他已站在风口,风马上来。

  其实,对于正在设计、打磨、运营初创产品的团队,“风口”这个概念太抽象。对自己的产品与用户,一个更直率的衡量感是:

  “你的用户是否饥饿。”

  阿里有5万离职员工,腾讯有3万、百度、360各有两万。高度类似的产品,都是BAT背景的精英团队,立在传说中的风口,产品构思及体验,也有一两笔精彩之处,为什么用户增长不快?

  就像给用户端上你精心烹调的牛排,用户吃一口就放下了餐具。你再三思考,与团队讨论是火候问题吗?是调料问题吗?是摆盘装饰问题吗?是服务生的笑容不够甜美吗?是餐具吗?是灯光吗?该从哪点开始优化?

  在你调动全部资源,开始新一轮产品迭代前,也许应该问自己:

  “是否用户不饿。”

  饥饿的用户什么样子?

  举例,空气净化器,数百品牌,也有一堆媒体搞过一堆测评,排出若干种高下,但只要雾霾一起,所有品牌净化器全部脱销。美的空气净化器听说过吗?去年卖了20万台。这是饥饿的用户的样子。

  陌陌上线1个月10万用户,三年用户过亿。这是饥饿的用户的样子。

  我相信雷军在决定做小米公司前,作为一个手机发烧友,在他常泡的手机论坛里,他真实地看到了,后来成为米粉的那群人,对2000块以下高性能手机的饥饿。他真实地看到了饥饿。

  有大规模饥饿的用户,才有可能产生爆品。

  凡客的白衬衫极具品相,却没能成为爆品。2007年,凡客的衬衫与帆布鞋是曾经的爆品。但,时间变了,跟进的社会能力喂饱了用户,现在,他们不饿了。

  2014年,N个团队给我看他们做的游记产品。创始人极力展示产品的微创新之处。就像别的餐厅给牛排配薯条,而他给牛排配的是烤西红柿一样明显的不同。

  但是,CEO们,这个细分市场,用户已经不饥饿了。

  时代一直向前,总会喂饱之前的饥饿,然后开阔新的能力、眼界与想像,产生新的饥饿。

  “先发优势”是什么?

  就是一瞬间,眼前一片饥饿的用户,没有其他餐馆。所有饥饿的用户都是你的。

  以下就是腾讯教过我的,如何喂饱饥饿的用户。

  第一:要做“足”

  2011年,我第一次见张颖(我尊敬的xiaokang总),给他看旅人网旅游顾问的产品,他第一眼的评价是:“概念是对的,但是做的太薄。”他用手比一下,“要做足”。

  如果你记得自己非常饿的时候,别人是给你一大碗热腾腾的牛肉面,还是一小块精美的糖果,那感受的区别。你就知道,产品做得“薄”和做得“足”的不同。

  然后,你就会看到大量其实有需求的产品,看不到有意义的用户数增长,因为没有做“足”。

  比如,前几天,一个做女性穿搭的O2O给我看。概念不错啊,但是一整套穿搭方案包括了7、8种从衣服到鞋的物品,只有1、2样她的平台有售。我问她为何不专注做方案与达人,然后连淘宝。她balabala讲了一堆理由。其实,作为用户,没有机会问她与听她解释公司的战略与苦衷。用户只是觉得这里吃不饱,需要换个地方。

  第二:“核心动线”的重投入,要快、要流畅。

  当年腾讯的金牌产品经理,顾思斌(Teddy现优酷的CPO)。来北京,入住他以前住过的酒店。晚上一起吃饭,他随口说起,这家酒店一定换了管理公司。因为从进入房间开始,他“核心动线”上的所有体验都降低了品质。拖鞋的底薄了一毫米,牙膏换了品牌……等等。作为一个把一切作为产品体验,并实时记录自己感受的产品经理,Teddy总结说,在核心动线上节省成本,其实是逼走用户。

  互联网产品“核心动线”上投入的第一条,就是要“打开速度快”。为了这个“快”字,腾讯、优酷们投了多少真金白银不必问。你看下,凡是有蔡文胜参与的互联网产品,不论其品相如何,每个的打开速度,几乎都高于同类网站。“快就是爽”,这是暗战,也是绝技。

  还是这句话,作为饥饿的用户,没有机会听你解释公司的战略与苦衷。用户只是觉得这里要等好久,应该换个地方。

  更糟糕的是,目前大量创业者都没有动线设计。你想进餐厅吃碗面,一打开他的应用,感觉进了后厨,满屏都是原材料和半成品。这种感觉,用户都是看一眼,默默离开——这里是有很多食材,可是用户更想吃现成的啊……这些创业者连前厅该摆什么都没想好,更别说用户服务的流程。

  顺口吐槽支付宝红包,阿里年末的重磅产品。但你看一眼那个页面,也就是核心动线的入口,堆积了多少杂物。简单吃个饭,干嘛搞那么烦?

  第三:“特性!特性!”好感与满足感

  还是以吃饭比喻,如果你点一分牛排,服务员给你端上来的是一个大白盘子,干干净净放着一大块肉。餐厅没错,你点了牛排他给了你牛排。但是不是觉得真没好感,真不舒服。

  也看到了几个应用,创业者说,我们第一版就是核心功能。

  唉,问题来了,我没那么饿,干嘛要接受这么粗糙的东西。

  谈特性可以写一大篇,饿与不饿,是关键。但能否力所能及让饥饿的用户多点好感。

  但人比人就聪明五分钟。所以,在五分钟的先发优势里,如果你能集中资源做足体验,核心动线清晰且快,还有点令人愉快的小特性。

  那,极可能成为爆品。预祝顺利!

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信息或网友自助投稿,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知识产权的资料,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本站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游戏观察

聚焦极有价值的游戏产业资讯。打造有影响力的游戏产业媒体。

赋能游戏跨端开发,Unity于2021 ChinaJoy推出跨端移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