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观察 游戏产业媒体
手机端下载
当前位置:游戏观察 > 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2分钟了解微信这5年是如何过来的

2015-02-08 18:14 来源:Bianews

  微信团队的成员啃饼在他的公众号里分享了《微信,是怎么过来的(2010-2015)》,以较长的篇幅阐述了微信这5年的变化和成功之道,我尝试用轻单重新整理一下,或许大家阅读起来会更爽。

  这篇轻单,可能是中国互联网近年来最好的「小成本测试」-->「寻找突破点」-->「大规模扩散」-->「谨慎商业化」的案例。

  2010:小成本探索

  一切都从小成本试错开始。

  腾讯广州研发部遇到了瓶颈,需要寻找新的产品思路

  2010年后,腾讯广州研发部的发展到了一个瓶颈期,因为邮箱的布局已经相当完善,阅读空间也已到了强弩之末,团队要发展,必须寻找新方向。团队尝试做一些新的产品,4个产品里,只有1个有移动端。

  看到了KikMessenger,看到了新方向

  2010年10月,Kik发布,因其极简的跨平台架构,专为移动而生,几乎不花任何力气就在很短的时间基于手机通讯录建立起自己的关系链,这对于很多web2.0时代的sns应用来说,是不可能做到的。张小龙看到了Kik,认为这是个正确的方向,于是他写信给马化腾,并定了要做微信。

  腾讯迅速模仿Kik,开发了微信

  当时10个人的微信团队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启动了这个试错项目-微信,并且是三个平台(iOS、Android、塞班)同时进行。小团队文化使得广研微信团队在不到4个月时间里,迅速开发出第一个版本。

  1.0版本发布时,内部看好微信的人并不多

  虽然在11年初的春节期间,当马化腾第一次使用微信并给出“体验很赞”的评价,但,此时,广研的很多同事却并不看好这个体验简单到有些简陋的手机应用。

  2011:寻找突破点

  产品的上升期,需要有突破点。

  张小龙把注意力完全投入到微信

  这一年,张小龙把精力投入到了微信的产品上。

  参考Talkbox加入语音功能

  运营数月后,微信的用户数据都不太理想,当时有一款通信app名为Talkbox,功能是让用户在手机上用留言来联系。微信也加入了这个功能,瞬间捕获了大量的用户。

  压缩用户的流量消耗

  张小龙判断用户对手机流量是很敏感的,所以他要求语音数据要压缩到极小的容量,以节省用户流量。

  「寻找附近的人」功能

  语音奠定了微信的基础,但真正让外界感受到微信强大的,是「附近的人」这个功能。当附近的人发布的时候,很多人有这样的惊叹:微信原来有这么多人在用啊!

  「摇一摇」功能

  在「附近的人」后推出的「摇一摇」,更是让微信的地位无法在被撼动。

  2012-2013:平台化扩散

  突围之后,产品将进入平台期,需要有平台化功能。

  朋友圈是个必然的产物

  文字、图片、语音和群是微信作为通讯工具的基础,附近的人和摇一摇则进一步拓展了通讯的范围,向社交演进。这个时候,微信是移动端上网聊天的主场景,用户在移动端的主要活动聚集地,它天然的适合做社交。

  所以,微信有朋友圈是必然的,也将使微信更平台化。

  公众号是个伟大的发明

  在朋友圈,只能看到好友的分享,显然这样的社交是不足够的,于是就有了公众号,解决了信息来源丰富性的问题。

  2013-2014:谨慎探索商业化

  在有了大量的用户后,商业化的探索必须是谨慎的,微信花了2年的时间,一直在探索合适的商业模式。

  微信商业化的三层架构

  最底层是微信的社交平台,它聚集了海量的用户,这是商业化的养分;

  第二层是开放公众平台,它连接所有的主体(服务和内容提供方),这是商业化的土壤;

  第三层是业务,包括游戏、支付业务、广告、O2O、电商、企业、硬件等,这是商业化的收成。

  以产品的方式进行商业化

  百度强于技术、阿里强于商业、QQ强于运营,而微信强于产品,这就必然导致几大平台走出不同的商业化道路,在微信的商业化决策中,一直还是以产品需求为导向的。张小龙和团队讨论任何的商业化项目,主题一直是围绕着用户的需求展开。

  打飞机是个关键切入点

  游戏是第一个商业化项目,也是目前最成功的一个商业化项目。2013年的飞机大战打响了微信商业化的第一枪。

  确保微信是用户的

  微信内的信息是和用户相关的,不是系统推送的,这是张小龙定下的商业化准则。用户打开微信,期待看到的是自己关注的信息,自己好友的消息,而不是系统推荐的不痛不痒的信息。

  总结:微信成功的关键

  产品逻辑始终保持

  连接一切,是微信一直以来的产品逻辑,不管是人与人的连接,还是人与公众号、与信息等对象。微信最早的版本,分别有4个功能:对话、通讯录、找朋友和设置,这4个核心功能,一直没有变过。

  有正确的方向

  找准了方向,一直朝着正确的方向去打磨。

  有足够的团队激情

  小团队文化

  自上而下的激励

  马化腾、张小龙等人对团队的激励尤其重要。

  弹性工作制度

  大公司里,弹性工作制度其实是很少见的。

  用户需求导向

  微信的每一步,都是用户的需求导向,并非市场或运营导向。

  原作者信息

  这份轻单从微信团队的成员啃饼在他的公众号里分享了《微信,是怎么过来的(2010-2015)》整理而成。

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信息或网友自助投稿,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知识产权的资料,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本站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游戏观察

聚焦极有价值的游戏产业资讯。打造有影响力的游戏产业媒体。

赋能游戏跨端开发,Unity于2021 ChinaJoy推出跨端移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