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观察 游戏产业媒体
手机端下载
当前位置:游戏观察 > 新闻 > 研发资讯 > 正文

月流水突破3亿 成为爆款的养成游戏能否不再短命?

2018-01-26 14:51 来源:南方都市报

  游戏观察1月26日消息,2018年刚刚到来,新的游戏风口就已经出现,以《恋与制作人》和《旅行青蛙》为代表的养成游戏成为了爆款产品,被众多玩家所关注,接连在排行榜上创下佳绩。《恋与制作人》甚至做到3亿的月流水,比肩腾讯等大流量平台。但是之前就曾出现过养成类游戏一时兴起又突然消失的例子。那么这回养成类游戏能摆脱短命的困局吗?

  “养完老公养儿子”———当大家在猜测《王者荣耀》、“吃鸡”之后,下一波“现象级”游戏时,《恋与制作人》(以下简称《恋》)和《旅行青蛙》(以下简称《青蛙》)两款养成类游戏不依赖导流堆量、没有各种“大撒币”营销就意外刷爆了朋友圈,《恋与制作人》甚至做到3亿的月流水,这个数值一般只有腾讯等大流量平台才能完成。

  更重要的是,大厂商们已经蓄势待发。据西山居世游VP廖辉透露,今年西山居与腾讯合作的一款战略级别的换装游戏即将上线,而ACG动漫游戏版权服务平台创始人唐亮也透露,单单深圳目前已经有5-6款养成游戏正在申请版号,“其中包括一些真人视频的写实类玩法。”按照游戏工委2017年产业报告显示,“卡牌+休闲”两个品类游戏市场占比仅有14%,今年其是否能动摇RPG(角色扮演游戏)与竞技类游戏70%市场份额的江湖地位?

  “包括《恋》开发商之前做的《奇迹暖暖》以及《青蛙》开发商之前做的《猫咪后院》,养成类游戏一时兴起并不少见,但它们通常也会冷却得很快,”南都记者采访中发现,大部分游戏业内人士对此并不看好,“这类游戏的大火应该是对国产游戏强交互、重竞技的一种情绪反弹。但竞技类游戏拥有全球最成熟的商业模式与产业链,养成类很长时间只是一种方向,远没达到主流。”

月流水突破3亿 成为爆款的养成游戏能否不再短命

  游戏市场拐点的“过渡期”产物

  《旅行青蛙》用户只需要每天去割“三叶草”,换取青蛙出门旅游的物资,打好包裹,然后青蛙出去旅游。然后,青蛙会寄回来明信片以及旅游时的土特产,这么一款几乎0剧情0玩法的简单游戏在前天突然飙升到苹果App Store排行榜第一名。

  截至目前,同样进入App Store下载榜前五十的游戏有:腾讯的《QQ飞车》、《王者荣耀》、网易的《荒野行动》与叠纸公司的《恋与制作人》。这四款游戏中,均具有明确的社交与竞技功能,需要玩家全身心的投入。四款游戏的升级系统各不相同,但都具备刺激人们反复游戏的机制。这种成瘾机制在《青蛙旅行》中却并不明显。

  “这种养成游戏的火爆并不是偶然,每次游戏市场出现拐点都会有类似的放置类游戏带来新潮流,包括微信的《打飞机》、《跳一跳》。重度游戏饱和了,就需要这类游戏填补碎片化时间。”在新知科技创始人坨坨看来,《青蛙》最大的优势是不氪金(花钱)就能完成游戏,“这也算是国内一股清流”。

  与之不同,《恋与制作人》的玩家则是“重度氪金”,2018年1月,这款游戏达到了DAU(日活跃用户)400万,月流水高达3亿,相当于每个用户平均月ARPU值接近100元,上一个现象级的游戏《阴阳师》,最高月流水则是6亿。考虑到《恋》不与腾讯网易等大平台联运,不做大规模线上推广营销,这个成绩已相当令人吃惊了。

  廖辉告诉南都记者,其实这两款游戏放在娱乐产业,洞察现在都市白领的情感需求并不难理解。“游戏需要不断肯定与否定自我的行业,肯定自我是用户有基本的心理体验、感受规律;否定自我则意味着,这是娱乐行业,有天生的潮流性、淘汰性与变化性。”

  “在我们看来,这类游戏主要还是满足人生处于过渡期的用户,对无限可能性的憧憬,”唐亮认为,不管《恋》还是《青蛙》,更多是一种猎奇,对结果不可知的憧憬,“但毕竟是单线程(单机),用户很快就能猜到游戏走向,离开也自然而然。”

月流水突破3亿 成为爆款的养成游戏能否不再短命

  手游滞胀下的最后一片蓝海

  据游戏工委市场报告显示,2017年手游市场“滞胀”还在继续,手游厂商们日子并不好过。去年,中国手游市场实际销售收入1161亿元,游戏用户规模5.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7%与4.9%,但增长率已经连续五年下滑,而用户规模增长率是前年的23%。

  主流玩家的人口红利基本消耗殆尽,女性用户成为最后一片蓝海。从去年底的“抓娃娃机”,到今年的《恋》与《青蛙》,更多是为女性玩家量身定做。有报告显示,目前国内的游戏玩家男女比例接近7:3,手游市场因为其碎片化属性,女性用户达到34.4%,略高于端游。

  极光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7日,这款游戏安装数量已达到了711.13万,上线一个月以来,用户群中超过94.2%为女性玩家,24岁以下的占比达73.7%。

  “他们不需要很复杂的玩法,不需要竞技PK的快感,核心是剧情,”廖辉告诉南都记者,“养蛙其实就是替你去‘旅行’的感觉,替你完成这个情绪寄托;至于《恋》则是剧情创作式游戏。四个主人翁覆盖了所有言情小说男主角设定,你可以把它看做一场八点档偶像剧。”

  另一位游戏业内人士也介绍说,恋爱游戏里,打电话聊天都是标配,而《恋》的首创加入了朋友圈功能,背景设定在上海,这种本土化的设定也让国内女性更有代入感。“这类剧情流与男性用户的‘后宫游戏’并不少见,比如《心动回忆》,但女性趋势刚刚抬头。”

  更关键是,女性用户天然的分享意愿也给手游带来一条新的用户通道。“一款RPG的游戏,单用户获取成本接近100元。而《恋》与《青蛙》更多是依靠社交媒体的传播。”廖辉说,只要你跟她们产生情感共鸣,传播意愿会很强烈,“DAU上涨很快,保持话题性用户也不会轻易流失。”

  同样的,坨坨透露,《恋》开发商苏州叠纸前段时间在深圳京基100大厦买了一条滚屏广告“李泽言生日快乐”,就在玩家中形成舆论传播,这个广告刊例价540秒才30万元。如果按照传统的买量渠道的价格,只能买到3000个左右的用户。通过话题分享建立种子用户,抓住女性用户,从而在细分题材上突围也给开发者们在获量困难的开发者找到新的突破思路。

  氪金还是不氪金值得思考

  从商业角度上看,游戏厂商们更愿意把《恋》与《青蛙》分开来看。《青蛙》更像是当年《围住神经猫》之类的偶然个案。实际上,前天在App Store下载排行第一的它,昨天已经跌出前30了。

  “它更多是一个单机向游戏,只能靠版本更新添加新内容,但国内环境里,它内容产出很难赶上破解消耗的速度,”廖辉如是表示。同样的,坨坨也认为,“这种结合碎片时间的不可控玩法很快会被国内山寨,加入自己的商业模式。”

  实际上,现在网购平台已经有不少“旅行青蛙”的外挂,“50元获得21亿无限三叶草”随处可见,原高于平台方25元2800枚四叶草的数值。因为中文化涉及侵权,App Store目前的正版《旅行青蛙》是日文名称,而旅行青蛙中文名称则是一个山寨版“跳一跳”游戏,需要30元的付费下载。

  “但《恋》则不相同,它有剧情支撑,本质上是卡牌游戏,虽然交互少,但是他可以通过卡牌添加剧情,”廖辉如是表示。至于《恋》目前的日活下滑,她则认为主要是后期运营问题。“女玩家是可以付费的,但氪金需要温柔点,比如日消费2-3元才能长线运营。”

  有玩家同样吐槽,现在《恋》700多元才能抽一张SSR,这已经超出大部分玩家的心理门槛,“这类游戏需要建立在庞大用户基础的话题性之上,太高的付费率,游戏生命周期肯定不长。”

  在唐亮看来,游戏的生命周期依然需要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社交上,即使是《恋》依然是“单机游戏”。“当你发现你是被选择的或者是剧情可预知了,自然就离开。”

  那么加入LBS功能变成社交游戏可以吗?这又是一个次元壁的问题,实际上,即使是上一个现象级的二次元游戏《阴阳师》同样无法引入社交。“二次元用户更喜欢沉浸自己的虚拟世界,不愿意面对真实社交。”一位二次元从业者告诉南都记者,满足核心用户归属感与引入主流付费用户一直是难以平衡的悖论。“从这个角度说,养成类游戏完成了市场一种多元化补充,但不可能成为主流。”

最新游戏行业资讯,点击进入游戏观察!

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信息或网友自助投稿,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知识产权的资料,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本站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游戏观察

聚焦极有价值的游戏产业资讯。打造有影响力的游戏产业媒体。

赋能游戏跨端开发,Unity于2021 ChinaJoy推出跨端移植服务